由财新智库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气候指数系列于2017年3月6日在北京首发,月度指数每月5日15:00发布。中国气候指数系列历史数据可追溯至1981年,同时包含未来三个月的预测值,全部数据将在财新数据服务平台定期更新,详见data.ccxe.com.cn。
一、指数概览
第一批中国气候指数系列包括中国气候风险指数(ClimateRiskIndex,CRI)、雨涝指数、干旱指数、台风指数、高温指数、低温冰冻指数。
2017年12月,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0.24,低于2000–2016年历史同期平均值(0.59)。12月我国气候的总体特点为: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少。气温方面,西北、青藏高原偏高较为明显,而东北大部、内蒙东部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,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。降水方面,除东北、华南及西北地区局部区域外,全国大部分地区月降水量都较常年明显偏少。
12月各分项指数均降至0.5以下,各类灾害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(弱级别)。12月各分项指数分别为:雨涝指数0.00(历史同期均值0.18)、干旱指数0.31(历史同期均值0.32)、台风指数0.00(历史同期均值0.01)、高温指数0.00(历史同期均值0.00)、低温冰冻指数0.42(历史同期均值0.92)(图2)。
二、 未来三个月气候指数预测
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结果显示,未来三个月(2018年1–3月),中国气候指数总体处于较低水平。各类灾害风险也大都接近或低于历史同期,详细结果列于相应图表(图3)。
预计2018年1月份,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,有四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,其中西路冷空气较活跃,需防范强冷空气活动对我国西北、西南等地区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。另外,预计1月份西南地区大部降水明显偏多,西南地区中东部、华南西部局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,需防范阶段性雨雪冰冻天气对云贵高原、山区造成的不利影响。此外,新疆北部、东北东部、青藏高原东部要做好雪灾的预防工作。
三、 地区气候指数
我们也对各地区气候指数进行监测和预测。地区气候指数包括所有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(不含港澳台地区)的雨涝、干旱、台风、高温、低温冰冻指数以及总体气候风险指数,历史数据可追溯至1981年,同时包含未来三个月的预测值。
以干旱指数为例,我们预计12月黑龙江和吉林的干旱指数较高(图4)。
四、 年度气候指数(2017)
2017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3.6(图5),处于“偏低”级别。各分项指数为:雨涝指数为5.5,干旱指数为1.0,台风指数为3.3,高温指数为9.6,低温指数为0.2。
2017年,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气温偏高,降水略偏多。气象观测资料显示,今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.84摄氏度,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值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1毫米,比常年偏多2%左右,其中夏季降水量偏多8%,春、秋季接近常年,冬季偏少7%。
2017年,我国干旱、台风等灾害总体偏轻,但暴雨洪涝损失偏重。具体来讲,2017年,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比较突出,汛期暴雨过程频繁、重叠度高、极端性强,部分地区灾情重。干旱影响总体偏轻,但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。登陆台风多、时间集中,登陆点重叠,但由于应对得当,经济损失较常年偏轻。高温日数多,北方高温出现早、南方高温强度大。低温冷冻害及雪灾影响偏轻。与近5年相比,农作物受灾面积、死亡失踪人口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。
五、历史数据
2018年01月05日